龙门农民画助力惠州学院入选省高校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” - 校内外广告 - Discuz! Board - Powered by Discuz!

Discuz! Board

搜索
查看: 81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龙门农民画助力惠州学院入选省高校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”

[复制链接]

16

主题

16

帖子

6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1-15 08:53:4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" style="visibility: hidden;">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近日,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,有10所高校获得认定,其中惠州学院申报的龙门农民画传承项目位列其中。
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惠州拥有多元的本土文化。被誉为“广东文化名片”的龙门农民画就是其中的代表。作为惠州唯一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,惠州学院依托地域、人才和科研创新等优势,在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有担当、接地气、有特色、显活力。


传承创新 数字化手段让地方文化“活”起来
自古以来,惠州因“东接长汀,北连赣岭,控潮梅之襟要,壮广南之辅扆,大海横陈,群山拥后”的特殊地理位置,在客家、广府、潮汕民系文化交汇融合中,形成了多元的地域文化。从田亩垄野间脱颖而出的龙门农民画,就是广东、惠州的一张文化名片,享誉国内,甚至漂洋过海,以独特的视觉传播岭南文化。
从2005年起,惠州学院便启动龙门农民画的普查和保护工作,将这一美育资源纳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。学校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集群,建设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教学资源平台,打造龙门农民画博物馆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。同时,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成立兴趣小组,并成功孵化农民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9项,包括国家级4项、省级3项。

惠州学院打造龙门农民画博物馆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

在这些举措中,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建设起步较早。惠州学院参与数字馆建设的任浪告诉笔者,该平台于2005年正式上线,已经运营了十多年,仅鉴赏类的作品就上千件。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不仅是一个农民画的线上鉴赏平台,更是一个集研究、欣赏、交流和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
任浪介绍,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有中英文两个版本,目前开设了作品鉴赏廊、画家人才屋,作品推介阁、产业经营坊、互动台、宣传报道窗等六大板块。通过这一数字化平台,大家不仅可以了解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历程,还可以欣赏优秀名家作品、学习农民画的创作知识,甚至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还可以直接联系到画家购买作品。

惠州学院与龙门农民画专业画家共建“高校教师+农民画家”传承工作团队,
资源共享。

笔者通过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看到,这里的“画家屋”目前收录了42位农民画画家。任浪介绍,本地九成以上画家(手)已经“入驻”平台。不仅如此,数字馆还收藏了被誉为“龙门农民画鼻祖”的龙门本土画家谭池发的226幅作品,这对研究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
事实上,大规模的搜集和录入农民画作品并非易事。任浪所在团队早在2005年以前就深入龙门当地走访调研,在一线实地采集,从一开始说服画家对作品进行拍摄录制,如今不少画家会主动将作品分享到平台。在画家黄伟平看来,惠州学院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是目前了解龙门农民画最全面的线上平台,这里的内容常看常新,这对农民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。
从早期珍贵作品的搜集,到画家作品不断“上新”,惠州学院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逐渐成为一个公益共享的服务平台。在此基础上建设的“惠州地方文化苑”也逐渐形成,成为盘活地方文化的一个窗口。任浪所在的工作团队以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为雏形,构建了“惠州地方文化苑”。这个是一个了解、观察地方文化的线上平台,除了“龙门农民画数字馆”外,还有“惠东渔歌”“客家山歌”等模块,“罗浮山中医药文化”“蓝田瑶族舞火狗”等则被列入了下一步开发的“待上线”项目。

高校力量 让“土味”文化走近年轻人
在如今很多年轻人的初印象中,龙门农民画是一个“土味”文化。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上这一鲜活的地方文化?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帆认为,高校可以是地方文化的研究者、推广者、“点灯人”。
李帆介绍,通过构建本校、高职、中小学三级联动、资源共享的“农民画工作坊”体系,提升龙门农民画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。同时,整合校内教学、科研力量,与龙门农民画专业画家共建“高校教师+农民画家”传承工作团队,资源共享。2014年学院协同组织举办龙门农民画骨干画家培训班,从美术专业上加强艺术创作理念的指导,培训专业画家40名,与第十二届“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”获得者王汉池和龙门农民画其他第二代传承人黄伟平、曾宝田等合作,创新实践经验,积极推进龙门农民画入校园、入课堂工作。
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就是惠州学院农民画传承项目的校外实验点,学校开设了2个龙门画提升班,为感兴趣的孩子提供辅导。“能有高校的支持,我们非常高兴。”校长刘玲芳表示,小学教育更多的是落脚在农民画的欣赏和教学,缺少理论的研究,如今有高校的力量,可以帮助学校在师资培训、校本教材方面提升,让更多老师、孩子受益。
事实上,近年来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持续对口支援龙城二小、三小这些特色示范学校的建设,积极开展美育课程教学、实践活动、校园文化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等,同时还结合春节等传统节庆举办画展,工作室、工作坊开展多元化的活动,将农民画的美育能效浸润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。

龙门农民画进社区活动。
在保护、传承与推广龙门农民画的过程中,惠州学院也逐步形成鲜明的工作特色: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的独特载体作用;前瞻性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启传承新路径;建立以美术类学科专业为主导、师范教育为依托的传承体系。
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罗川山表示,该校将继续借助教育教学、学科融合、科研创新、学术拓展、校政行企协作等手段,实现龙门农民画传承创新的整体完善与质量升级,提升惠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、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的文化传承活力。

知多D
龙门农民画摘得系列殊荣
龙门农民画孕育于清末民国初年,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,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定名。其内容贴近时代、贴近现实、贴近百姓,反映和表现具有广东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、农村和农民,生命气息蓬勃,加上色彩浓烈、寓意深刻、风格简洁明快,色彩、造型、图案和纹样清楚地反映了丰厚的文化底蕴,洋溢着对国家炽热的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的讴歌。
龙门农民画被誉为“岭南艺术奇葩”和“广东文化名片”,于2015年入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到20世纪50年代,龙门农民画吸收了当时田头宣传画、工地、村头的简单线描手法。20世纪70年代初,当地文化部门组织农民开展绘画创作活动,农民们拿起画笔满怀豪情地创作出描绘家乡发展变化的墙报画、生活画、劳动画;至20世纪80年代,龙门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初步形成,成为农民画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,并不断探索发展至今。
1988年2月,惠州市龙门县凭借农民画获文化部授予“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”称号,成为中国农民画三大画乡之一,并先后三次荣获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称号。龙门农民画先后走进奥运会、世博会、亚运会,被中宣部、中央文明办选为“讲文明、树新风”公益广告的制作元素,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。

观察眼
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大有可为
从数字化走到对口帮扶特色学校,从专业课程建设到工作坊的多元活动,可以看到惠州学院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行动力和创新力。从中不难发现,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的“文化高地”,聚集了区域内众多资源,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,可以成为地域文化传承链中的主要阵地。
近年来,“文化自信”成为一个热词。笔者以为,要增强文化自信,不妨先增强地方文化的自信,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惠州本地文化的意义和价值。这个传播的过程就需要高校的力量。无论是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,培育更多传承者,还是以高校为原点,将地方文化辐射中小学校,都是对人的培育放在首位。即要让人们形成对本地文化的热爱,只有热爱才会形成自觉传播。
高校对地方文化传承不能局限于一本教材、一本书,更不能把鲜活的文化变成了沉闷的普通专业课。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,传承也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高校要转变观念,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,让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乐”起来,让学生愿意亲近,并要乐于参与才行。
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把农民画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需要“久久为功”。惠州学院立足惠州,服务惠州,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。要传承本土文化,高校应该坚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双管齐下。
一方面将非遗传承人、民间艺人等到高校开设讲座、课程,让课程更接近原生态、原汁原味。另一方面,让大学生“走出去”,走出课堂,零距离感受惠州本土文化魅力。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,地方院校可以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,也就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。

来源:南方日报
记者 谢志清
通讯员 金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24-12-23 08:47 , Processed in 1.62533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